疏堵结合 标本兼治

[榆林市教育局] 2022年04月29日

“双减”工作实施以来,在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榆林市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思路,全面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细落实。

一、周密部署,确保“双减”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的榆林市“双减”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近30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并成立了由16个部门组成的“双减”工作专班,抽调专班单位人员集中办公。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方案》,召开市“双减”工作领导小组视频推进会和工作专班视频推进会,对校内外减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同时成立教育系统“双减”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八个工作专班,先后多次召开推进会、部署会、动员会、学习会等,全面推进“双减”工作实施;综合组每周召开碰头会,总结上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并下发工作安排便函,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二)狠抓六个节点。为确保良好开局,榆林狠抓六个节点,锚定“开学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周末、第一个长假、第一个学期、第一个寒假”关键节点,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培训机构监管等工作要求。开学第一天,全市359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实现了完全寄宿制学校之外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课后服务学校数和课后服务时间达标两项指标均达100%,共有43.4万名学生和26976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参与率分别达到97.48%和87.06%。第一个周末,全面禁止双休日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县联动开展全覆盖检查,依法监管形成常态;谋划建立覆盖各年级各学科、与课堂教学相匹配的免费线上学习资源和名师在线答疑平台,满足学生周末自主学习和答疑需求。第一个月末适逢国庆长假,市、县两级检查组下沉一线专项督导,坚决形成从严治理态势。第一个学期结束前,实现了全市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度压减,并对全市中小学生寒假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第一个寒假,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治理联合检查,坚决巩固前期工作成效。

(三)强化服务和保障。为确保“双减”有力实施,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全市教育系统“双减”政策宣讲活动,局机关部分处级领导和各科科长分赴各县市区和局属单位宣讲“双减”政策,统一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对“双减”工作的思想认识,明确了“双减”工作目标,指导各县市区、各学校以有效举措推进“双减”工作落实。印发《中省市双减工作文件汇编》手册,下发各县市区和各学校,加强政策宣传;印发10期“双减”工作教育专报,从政策解读、具体举措、典型案例等方面宣传我市“双减”工作进展情况。加强经费保障,市财政已单列“双减”专项经费。

二、系统施策,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服务质量

(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第一课堂”建设。积极践行“课堂革命·陕西行动”,研究制定《关于深化课程改革实施“课堂革命·榆林实践”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四高标准”,从高品质课程体系、高质量课程实施、高水平教师队伍和高标准保障设施等四个方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各学校编制融“三个课堂”于一体的“大课程表”。同时印发《榆林市中小学课程建设评价标准(试行)》《榆林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试行)》,加强课程建设,提高“第一课堂”质量。组织开展“构筑理想课堂·共读教育经典”新教育实验专题研修活动和全市首届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思政课“大练兵”等,全面推广语文主题学习、数学培优、英语双线等学科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二)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市委、市政府将课后服务列为民生十件实事之一,市教育局将其作为“局长年度项目”,联合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我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事项的通知》,明确了收费标准,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实施。不断完善基于课后服务的“第二课堂”制度建设,努力推进延时托管和集体活动平行实施。下发《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六务必十严禁”要求,规范了课后服务实施。研究制定《榆林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组织开展学科课程基地建设活动,不断丰富“第二课堂”资源供给,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三)全面推进研学实践,加强“第三课堂”建设。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生第二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评选活动,命名了11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7家研学线路参观点。2021年国庆假期,以红色筑梦之旅推动“课堂革命·榆林实践”,组织开展了以“沿循总书记足迹、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治沙精神、争做国防卫士”为主题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全市1100多名学生参加,构建基于研学实践的“第三课堂”,形成实践育人新模式。子洲县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榆林考察路线,组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四)全面优化作业设计,确保减负增效。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重点从健全管理机制、优化统筹流程、提高作业质量、强化批改反馈、加强工作保障等五个方面,以“十六条”措施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建立起了从校长到副校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学科组长、班主任到学科教师的管理机制。下发了《关于落实“双减”要求开展作业管理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的通知》,命名首批作业管理示范学校34所。组织开展作业管理与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138份案例获得等次奖。组织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作业管理与设计在线培训,邀请全国各地20多位名师分享双减之下作业管理的有效实践探索,并对3万多名参训教师同步进行了分学段、分学科研修,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水平,确保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五)全面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家校共育。实施家长课程标准,规定中小学和幼儿园每学年对起始年级段家长进行不少于8课时的全员培训,对其他年级不少于2次面向全体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所有学校建成家长服务中心。投资400余万元,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建立了“榆林市网上家长学校”平台,根据学生学龄特点,每周向家长推送育儿知识,不断提升家庭育儿水平,融通家校关系,提高家校协同育人效率。下发《榆林市加强家校共育助推“双减”落实十条措施》,加强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服务中心及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开展新时代好父母、服务家长好工作者、家长培训好课程、“双减”研究好成果、家校共育好基地“五好”案例评选活动。

三、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一)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集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大摸底、大排查、大整治、大引导”行动,摸清全市共有1610家校外培训机构,其中学科类572家。研究制定《榆林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项目鉴别指引》,成立榆林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项目鉴别专家指导委员会,坚决防范假借非学科类培训项目实际开展学科类培训服务等逃避监管的行为,已实现大幅度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二)坚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在市委、市政府“双减”工作方案基础上,下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榆林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禁止性事项负面清单(试行)》《关于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风险处置工作的通知》,从设置标准、资金监管、从业人员、培训材料、课程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治理,全市现有校外培训机构995家,压减600多家。建立校外教育智慧服务监管平台,发布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加强对校外机构的信息公示和日常监管。严查“黑机构”隐形培训,共取缔“黑机构”295家。

(三)坚决惩处教师有偿补课。开展教育系统“三查三整治”专项行动,下发《关于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 从严查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通知》,开展政治素质涵养行动、师德师风夯基行动、师德师风践行行动、师德典型引领行动、师德案例警示行动“五项行动”。下发《关于公布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举报监督方式的公告》,公布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举报监督方式,接受广大师生、家长、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评选市级教学能手135名,名教师188名、名校长48名、名班主任100名,授予17个家庭“教育世家”荣誉称号,培树师德正面典型 25 例;惩处违规违纪19人,形成强力震慑,有效解决了师德滑坡、教师专业发展矮化等突出问题。

下阶段,榆林市将进一步夯实“双减”工作基础,奋力书写好“双减”后半篇文章。发挥“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牵头抓总作用,持续压实党政领导、工作部门工作责任,成立校外培训和民办教育监管服务中心,将绥德等等县区建成“双减”工作示范县。巩固拓展“双减”成效,做到作业管理再强化,加强作业管理示范学校建设,研究制定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开展教师作业设计全员培训和优秀作业案例评选活动;课堂教学再提质,深入推进“课堂革命·榆林实践”,编制“三个课堂”“大课程表”,开展课堂教学示导活动,推广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学习共同体等教学改革模式,持续加强语文主题学习、数学培优、英语双线等学科教学,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课后服务再提升,落实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课后服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大力推进体教融合、文教结合、科教联合,逐步实现延时托管和集体活动平行实施,探索暑期托管服务,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校外培训再规范,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实行校外培训机构“禁止性事项负面清单”制度,公布“白名单”,落实学科类培训机构政府指导价,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恶意涨价、超时段收费等突出问题,实现培训预收费监管全覆盖;数字赋能再拓展,建设中小学课外公益辅导“专递课堂”和校外教育智慧服务管理平台,多措并举有效托举“双减”后的教育新时空。(文/樊军茂)